这就好比是同一个模具中刻画出来的两个物件,单独把它俩摘出来,找出个不同点出来。
这不仅要考验我对北宋大师张泽瑞画工技巧的了解,还非常考验我对《清明上河图》内容上的了解。
万幸这还只是五分之一的残图,如果是整幅图的话,那基本上就不用找了。其他人设卡我还能理解,想不通我娘也给我设卡,确定这是我亲娘吗?
“罗老爷子?这是我娘设的题?”
“让你找你就找,哪来的这么多废话!”
罗麻子的态度确定了我的猜测,我长出一口气重新在画作跟前坐下,强迫自己静下心来,从头到尾再仔细打量了一番。
平心而论,我虽然去故宫博物馆现场看过清明上河图,但对其中细节的了解也并不全面。
毕竟这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北宋年代汴京的风土人情,光是人物的刻画就有八百多个,其中最大的人物刻画是十三厘米,最小的则细微到了五厘米的高度。
再外加各种房屋刻画122件、动物96头、树木128棵、船只28艘、车辆35件,本身张泽瑞创作这幅画的时间就花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。
细算下来总共上千个独立的元素,即使是残卷也有多达三百多个独立体,想要从三百多处独立体中找到四处破绽,无异于是大海捞针一般的艰难。
“吴岩,我觉得妈妈设定这道题肯定是有门槛的,又或者是她专门为你而量身定制的,否则岂不是谁来了、磕两个头都能自称是吴家子孙了吗?”
林路这话提醒了我,既然是娘给我设定的题,那么就涉及到我们之间的一个共通点,梅派宝鉴?
我脑海中条件反射般想到的就是梅派宝鉴,以及梅派的四门鉴宝手段,望闻问切!
找到了!
我首先在画作上指出了一处破绽,那是一家名叫“宋府酒楼”的古氏建筑,处于整幅画作最中心的位置,建筑伴湖而建,酒楼的整体建筑倒影在湖水边上。
按理说,宋府酒楼四个字水面上的倒影应该是逆向的顺序“楼酒府宋”,而画作的湖面上倒影出的却是正序的“宋府酒楼”。
这应该就是母亲留在画作上的第一处破绽!
“不错不错。”罗麻子冷声说道:“你算找到第一处破绽,继续找!四处呢!”
罗麻子从口袋里头掏出来一包大前门,抽出根香烟叼在嘴上:“不过你小子也别得意,到我这的人一大半都找出了这处破绽,剩下的那些足够你喝上一壶的咧。”
他这么一说,我心里反而有了底,母亲所设定的破绽其实不是画作本身的漏洞,而体现在这幅画所呈现的内容上。
“宋府酒楼”在画卷最显眼的位置,恰好对应到了望闻问切中的“望”,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三处破绽应该跟闻、闻、切有关联。
闻,在梅派宝鉴当中的诠释利用嗅觉来感触藏品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气味,对应到这幅画作上,仅有两处区域所刻画的内容跟气味、跟“闻”有关。
其中一个是老乞丐在路边乞讨,画作上一位富商模样的人捂着鼻子,嫌弃老乞丐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臭味,表情厌恶至极。
另一端则是一群人聚集在路边摊位上吃包子的画面,包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,几位食客神情向往口水四溢、为之所动。
“有了!”
我突然眼前一亮,指着富商双脚说道:“富商脚底下穿着的这双鞋有问题,看周围人身上的穿着大多数都是单薄凉快的夏装,但到了富商这里就有破绽了,他脚上穿的是一双过冬的棉鞋,这是第二处破绽!”
“嗯,算你过关。”
罗麻子的一根香烟还没抽完,我就找到第二处的破绽:“你小子别高兴的太早,在后面栽跟头的人不在少数,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人目前还没有!看到我这根香烟了没有?我这根香烟抽完你还没找出来的话,你俩就打道回府吧!”
问!
这个可就难到我了,梅派鉴宝中的“问”,意思就是听货主叙述宝贝的来源,再从货主的只言片语之间分析出有用的线索。
对应到画作上来,我要从中找到诸如“问路”“打听”的场景来?
我和林路挨个的寻找画作上的场景,倒是找到了两处相对应的情景,但我不确定画作上的人物是不是询问的语气场景,别说是我了,就是找专门研究清明上河图的学者专家来也未必能够答的出来。
我当即决定跳过这道题,找跟“切”有关的破绽。
我一边在画作上寻找破绽,下意识用手将画作整体触摸了一番,也正是这一摸让我摸到了右上角有一个凸起的部分,一匹马的马尾巴有问题!
“马的尾巴又粗又大,尾巴上的毛多并且很长,单根的马尾毛比较粗实并且比较硬,而画作上的尾巴仅有尾巴尖上有着稀稀疏疏的几根毛发,是母亲故意将这匹马的马尾巴,化成了驴尾巴!”
“不错不错,你小子的手上还真的有两把刷子,还有最后一处呢?你小子倒是说道说道,实话跟你说了吧!这些年在我手上,能说三处破绽的人仅有一个,你小子也算是人中翘楚,但能说出最后一个人的,我还没碰着咧!”
罗麻子亮出手指间夹着的香烟:“我这香烟最多还有两分钟就到头了,你还说不出来的话,可就没戏了呀!”
“我一定会找到的!”
我的目光重新落在画作上,脑海中快速将画作的各种细节过了一遍,眼瞅着时间越来越紧迫,额角上紧张的汗水越来越多。
“吴岩。”
林路见我急的满头大汗开口提醒我一句:“既然是跟“问”有关,那为什么我们不开口问问罗麻子呢!”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