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哥窑的送子观音瓷器摆件。
在此之前我虽说跟着师爷见过了两次哥窑的瓷器,但都是在博物馆,隔着展示玻璃看到的。
哥窑釉色多以青、白色为主、远比不上汝窑瓷器的玄色之美,但哥窑瓷器贵在釉色、釉面细腻,表面光滑如玉。
眼前这尊送子观音,虽然以青色、白色的色调为主,但最出彩的就要数它的绘制工艺,观音的塑造相对而言比较圆润,五官面目惟妙惟肖神态安详,手上抱着的童子也是活灵活现。
别看童子的也就一根手指头的长度,但师傅却也将童子的五官面目细致入微的呈现了出来,就连头发丝都根根分明清晰可见。
“吴岩兄弟!看出什么来了吗?”
“东西是真迹无疑,观音本身色彩略显暗黄,在正面、背面、手脚部位都能看出有轻微摩擦磕碰的痕迹,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氧化反应,整体来说品相一般,但它确确实实是一件哥窑的真迹。”
有一说一,2600w已经是溢出双倍价格了,这种情况下再耍小动作就说不过去了。
“燕京的那位教授也说了,这件哥窑观音在当年本就是被当做灵宝拿用来祭祀供奉神灵,所以说它的品相自然而然好不到哪儿去,在它的历代主人中,最著名的当属南宋时期的大奸臣秦桧。”
“秦桧一生当中都备受争议,尤其岳飞死了之后,遭到百姓们的唾弃,人到中年却膝下无一子,于是这秦桧就专门找工匠打造了这尊送子观音,拿到白马寺请高僧开光,也许是天意,秦桧把这送子观音请回去的第二个月,他夫人王氏的肚子就有了动静。”
我说曾大哥。古玩界的故事当不了真,单从送子观音的本身来看,看不出任何跟秦桧有关联的细节关联。
“说的是说的是,吴岩兄弟?这尊观音送子还有其他缺陷和问题吗?”
我先是仔细观察了观音像的外围,除了明显摩擦痕迹,暂时没看出有明显的破绽,但这种烧制形的瓷器摆件不能仅看外表,许多纰漏肉眼几乎很难看出。
还得跟进一步查看它内部的构造和属性。
曾有亮介绍说:“内部的情况,也请了国外的专家用先进仪器鉴定过,内部没有修补、残缺的痕迹。”
我说国外的鉴定技术虽然效率快,但要跟我们老祖宗的鉴宝手段相比还差了些火候,尤其这种瓷器类的文玩,许多细节上的问题,外国机器都无法做出精准的判断。
我让曾有亮找来一条细棉线。
棉线在瓷器的外沿方位紧绷,轻轻在瓷器表面上来回弹动三次。
嗡……嗡……嗡……
紧随其后棉线发出三声悠扬的回音,说明这个区域没有修补损毁的迹象。
我接着又将棉线转移到观音手上抱着的那个童子,童子看起来跟观音像是自成一体。
其实不然,在观音手腕处可以明显看到凹槽弧度,恰好跟童子的身体曲线相互呼应,这便证明了童子和观音像是两个不同的个体,所以检查内部遗漏细节,也要将它们分开来做检查。
嗡嗡……嗡嗡……嗡嗡……
这次我在棉线上听到完全不同的音频反馈,骤然间眉头紧蹙,观音像没有任何问题,反倒观音手上抱着的这个童子有遗漏。
“看出什么来了?”
我沉默不语,找来电子放大镜将童子上上下下的细节全数打量了一遍。
一开始我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破绽,再次用棉线查验,短促的回音清清楚楚回**在我的耳边在。
这童子绝对是没跑了!
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,我才从童子的身上找到了纰漏,童子的衣襟,我注意到童子的衣襟有两道皱折,这道皱折本身不值一提,古代工匠创作的时候手法各有不同,有人用的是一道皱折,也有两道、甚至还有用三道的。
但这童子身上的两道皱折不一般,仔细触摸能够摸到皱折的痕迹深浅不一,两道皱折所反射出来的光亮也不一。
“呼!”
我尝试往两道皱折表面吹了一口气,在两道皱折的回音也有所区别,一道反应出来的气流平顺流利,另一道皱折则是成短促的气流回音波段。
“曾大哥!抛开你观音送子是不是灵宝不说,本身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纰漏。”
我指着其中一道衣襟皱折说道:“这撇皱折看似是艺术加工的细节特征,其实它本身是一道裂开的裂痕、长度在十厘米、宽度差不多在一厘米,这就是为什么两道皱折反应出来的气流声有明显的差异,因为一道是它本身的创作刀痕,另外一道则是被伪装成皱折的裂痕。”
“啊……吴岩兄弟?这……这怎么可能?我明明用先进的碳十四仪器检测过的呀!”
“外国碳十四的检测仪器,最小的检测长度是十五公分,而这个童子的长度最多不超过1.5公分,以仪器检测水平根本就看不出它的差池,用外国人的仪器来检测老祖宗留下的宝贝,本身就是个笑话。”
“童子的身上出现这么大的一条裂痕,换做谁心里都会犯嘀咕,于是对方就巧妙的将它刻画成了一道衣襟,以此来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。”
“曾大哥,我们再从灵宝的角度来看待问题,本身就是寄希望请观音送子的寓意,但现在童子的身上裂开了一道裂痕,求子的寓意便不攻自破了。”
“妈的!”
曾有亮怒斥一声:“王桃春这个王八蛋,我们多年的老朋友!他还是我老婆的叔叔,居然也跟我玩这一套?我一定去燕京找他把这笔账算清楚!”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