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振近代岩浆石雕刻件。
四千!
在我的一再坚持下,石开福敲定4000的估价。
我的目的也很明确,既然是摆龙门阵就得按照规矩来,行情多少就估价多少,这种事儿讲情面就没意思了。
我也随即亮出第二件藏品,便是一百块钱从兵马俑那儿买来的一竹篓的铁箭。
十根锈迹斑斑的铁箭,附带一只破烂不堪的竹篓。
石开福围上来观察了一圈,抬头朝我看了一眼,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:“吴岩师傅?你这件藏品怎么评价?”
“一百块钱虽然不多,但这十根铁箭的属性着实一般,用的是现代的铸铁工艺,表面都是新锈、这些铁箭着实不具备收藏参考的价值呀。”
我提醒一句说“石老师,您再仔细看看,看看还有没有疏忽掉的地方?”
我这话一出,石开福的目光就落到了旁边那只不起眼的竹篓子,他移除掉竹篓内的铁箭,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仔细打量了一番,最后从竹篓的底部掏出来一块椭圆形的铁块。
铁块的两面同样是锈迹斑斑,但仔细查看,就能看到它内侧上,延伸出许多三角形状的铁钩。
总共是十个三角铁钩,铁钩的弧度弯曲,恰好就是能钩住铁箭的暗扣,这才是我真正要亮相的宝贝,箭钩盘。
箭钩盘,这算是秦朝年间独有的一件产物,其作用就是用来固定竹篓铁箭,确保秦兵在走动、奔跑的过程中铁箭依然能够固定在背篓中。
这在秦朝时期算的上一个很超前的设计,但在后来的刘邦的大汉王朝就被弃用了,原因很简单,竹篓中不可能只装十根铁箭,装多了箭钩盘发挥不出固定的作用,装少了竹篓里的铁箭数量又不够用,干脆就放弃了这种军具。
后来到了东汉末年,诸葛亮才重新启用了箭钩盘,不过他在箭钩盘的基础上做了改造,他取消了原来三角形的钩子弧度,而是将其设计成一个凹点,另外在铁箭的箭末位置上再设计凸起点,原理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揿扣。
这么一来,箭钩盘的点位就此翻了好几倍,铁箭的数量自然而然也跟了上来。
“哎呀!箭钩盘?”
石开福一眼就认出了那块箭钩盘:“秦朝年代的箭钩盘,我在陕安博物馆见到过!这是当年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为秦军设计出来的一件军具呀!哎呀吴岩你是怎么找到这个东西的呀,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的珍贵宝贝呀!”
石开福滔滔不绝陈述了关于箭钩盘的典故,最后直接当场拍板道:“第二轮不用比了,吴岩师傅!你赢了!箭钩盘在我们玉县不多见,但在陕安那边的古玩市场上偶尔能见到,一枚保存完整的箭钩盘价值至少在一万往上,我就认识一位朋友,因为钟爱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,他是花了两万块拿到手的,你这块箭钩盘至少是一万打底!”
“我宣布!龙门阵第二轮吴岩师傅赢!”
曾有亮接连点头笑道:“厉害厉害!短短的一个小时当中,吴岩师傅居然能够找到一件秦朝时期的藏品,只花了一百块就拿到手一件箭钩盘,简直让人难以置信,这一轮我输的心服口服。”
周三坤在背后狠狠掐了我一把:“臭小子!被你吓死了!还以为你被那两条大长腿给迷花了眼呢!原来你小子暗地里藏了一手呢!下次可别这么玩了!差点坤叔吓出心脏病来了!”
钟雨晴掏出纸巾擦拭面颊:“吴岩,刚才我也特别紧张,本来以为你看中的是十根铁箭,没想到是竹篓里的一块铁盘啊!我也跟你一起的呀,我都没注意到那块铁盘的存在。”
这时郑晓天骤然打断说道:“不就是捡了个漏嘛?不至于提前庆祝胜利吧?龙门阵的三轮亮宝你们才赢了一局,目前是打平的局面吧?还有最后一局呢!”
“吴岩,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,你最后一件亮宝的应该就是那只松木的锦盒盒子吧?别浪费时间了!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!”
我也不跟对方兜圈子,将最后一只松木的锦盒盒子拿到众人的跟前。
这只盒子本身是用来包装沉香木手串用的,和钟雨晴所说的一样,松木的材质,表面刷了一层绿色的油漆,但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,表面的绿色油漆早就斑斑脱落。
唯一值得一提的则是盒子四个面上雕刻的十二生肖的浮雕图案,十二只生肖形象逼真惟妙惟肖。
“呵呵!吴岩!”
郑晓天大致看了一眼:“我承认你刚才的箭钩盘很亮眼,尽管它的估价价值不菲,但你别忘了!这是龙门阵三轮亮宝的环节,无论你第二轮表现的多么出彩,跟第三轮完全是两码事!”
“你这松木锦盒压根就算不上一件古玩古董吧?它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只锦盒盒子,这种盒子满大街都是,非要说它价值多少钱的话?五十块到顶了!”
“小天!”
曾有亮沉声呵斥,亲自起身查看松木锦盒,他围着盒子转了两圈,从上至下将松木盒子的各个细节都一一打量。
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锦盒身上一处不起眼的区域。
下一秒曾有亮身体一颤,瞳孔积蓄收缩,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锦盒的表面:“吴岩师傅你这……你这最后一件宝贝,可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了呀,这么一件宝贝都被你找到了?”
……